教学动态

【淬炼商学院】异科渗透,让学生“不安分”
发布日期: 2023-05-09 浏览次数:

——记品研工作室第二期两院教师交叉融合授课活动


为进一步践行学校“信息产业商学院”的办学定位,紧扣学校“1+1”专业建设路线,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对接新经济、新商业、新媒体。品牌数字化广告传播教学研修工作室于3-4月陆续组织开展了工作室淬炼商学院教师与艺术传媒学院教师进行交叉授课活动。本活动旨在以开放视角和跨界思维探索多学科交叉会聚,以期通过相互融合、强强联手,利用好学科融合的“催化剂”寻找突破点,加强课程改革,共同提升育人质量。

3月,工作室全体教师成员首先就如何开展交叉融合授课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并制定了相应实施方案,初步确定交叉融合的课程、参与教师、教案模板和时间等内容。对交叉融合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注意事项,尤其是授课话题进行了详细探讨。4月,品研工作室的4位老师按计划积极展开了具体的交叉融合授课活动,此次交叉融合授课涉及4门课程,共计4学时。


由于视频媒体异军突起,互联网迅速扩张,文化艺术产业无论在产能、生产力,还是消费人群的覆盖上,都比原来提升了一个量级。在内容喷发的基础上,观众对美的需求、对情感的需求、对自我认知的需求日益增加。仅凭高超的剪辑技巧已不足以吸引更多的受众。基于以上现实背景,淬炼商学院两位教师从用户思维角度出发,向艺术传媒学院学生讲授了视频制作中用户导向的重要性。例如,孙可可老师将《消费者行为学》与《剪辑学》课程深度融合,通过多个现实案例,为艺传学生分享了为什么要基于用户思维和平台调性进行视频制作。冯胜男老师进一步从信息传播的角度,将《数字影视特效》与《数字经济时代财务管理与应用》课程融合,通过对信息传播过程的讲解,使得学生明白在信息传播中解码环节的重要性,以及编码对于解码的重要影响,从而提出用户定位的重要性,并讲解了用户调研的方法,让艺传学院的学生了解用户画像对于数字影视特效的影响。


商业与艺术并不是一个矛盾体,商业的介入不但能影响艺术设计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商业为艺术传播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同样,艺术与商业的碰撞也能赋予商业更多的可能性。基于此,艺术传媒学院两位教师从视频和图文设计与制作角度出发,为商学院学生带来了两场别开生面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思维。例如,金丽琳老师讲解了《信息可视化的主要功能及制作方法》,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数据信息的多元化呈现方法,帮助学生利用信息可视化来更快捷有效地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利用图形图像技术对大规模数据进行可视化表达。赵俊杰老师通过对影视基础知识、《剪辑手法“蒙太奇”》的讲解以及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了解蒙太奇方法创造特殊的时间和空间,画面产生新的叙事含义,从而锻炼培养同学们的对比联想思维,帮助商学院学生提高营销与推广的创造性。


通过此次活动,参与交叉授课的老师与学生都觉得受益匪浅。参与本次活动的教师认为对于老师和学生,艺术和商科的碰撞是一种全新的体验,这让两院教师都看到了不一样的课程教学效果,对今后课程内容的丰富和教学过程的设计都有着巨大的启发。两院学生们也觉得这样的形式很新颖,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解读所学专业内容,拓宽自己的思路,同样也能学习跨学科知识,开阔自己的思维。淬炼商学院学生汤婧反馈道,“艺传学院老师的上课方式非常新颖,老师很注重和同学的互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参与感,这让我们会对老师接下来要讲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自己的注意力也很集中。另外就是老师给我们普及了一些视频拍摄的技巧,对我们运营新媒体账号有很大的帮助。”艺术传媒学院学生龙祥反馈道,“通过交叉授课使我受益匪浅,现代艺术与商业息息相关,在生活中利用好商科的思维能够帮助我们进行更好的设计。”


未来的商业人才需要有设计思维,需要审美能力的培养,而未来的艺术人才,同样需要商业思维和项目运作能力。“艺术+商科”或将成为未来一种人才培养的趋势,二者的结合也将发挥更加广泛的教学效果。教研有道,探索无涯。本次交叉授课活动是继工作室上一期“艺术+商科”一体化融合、共同建设、共同发展的又一次践行,今后两院将以此为契机,借助双方平台,创新教育教研思路,拓宽交流渠道,共同探索“联合教研”的有效模式,助力学校培养复合型人才。